濟豐包裝董事會主席鄭顯?。嚎春弥袊嫶蟮膬刃枋袌?/h2>
導語:近年來,隨著上游紙漿價格的猛漲、進口廢紙的限制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造紙業和包裝行業的利潤率被大大壓縮,關于供大于求的討論也時常出現。在這嚴峻的大環境下,濟豐包裝卻在不斷地擴大生產,并在2018年末成功上市。作為濟豐包裝的董事會主席,鄭顯俊對于包裝行業未來的發展十分看好,并對包裝行業的機遇、上下游近況、未來挑戰等話題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1994年起家于上海的濟豐包裝,從事制造及銷售瓦楞紙包裝產品,近年來并沒有因為生產成本激增而壓縮產能,公司的營業收入反而從2015年的10.7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長近一倍至2018年的20.19億元,期間內近利潤從0.3億元增長兩倍至0.9億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擁有逾2000名客戶,在華北、東北、華東、華南共運營11間工廠,均配備瓦楞紙板生產線。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計公司2018年新開工的兩間工廠,公司近4年來的毛利率均保持在20%以上。
1、看好未來趨勢,繼續擴張是面對競爭最正確的姿勢
為什么要上市?這可能是行業內許很多人面對濟豐包裝的第一個問題。并不算“性感”的盈利狀況,較為平均的行業估值——行外人看待濟豐包裝的上市選擇未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鄭顯俊對此表示說:“濟豐包裝在發展的初期由大股東投入,之后每年的盈利也足夠公司蓋新的工廠。但當工廠的規模逐漸擴大以后,我們如果要加速的發展,還是需要跟資本市場的結合。無論怎么說,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要拿出成績來。從過往業績表現來看,我們從15年到18年,我們的營收翻了一番,希望后面有了資本市場的加持,能夠繼續讓我們的發展得到落實?!?
根據招股書和鄭顯俊的說法,上市融資的資金將通過建設新生產基地及擴大服務半徑覆蓋面的方式加強公司的地域覆蓋及市場滲透率,公司在華東及華南地區,正建立兩間總年產能約為232.4百萬平方米瓦楞紙包裝產品及瓦楞紙板的新工廠。
為何在競爭加劇時選擇上市?鄭顯俊給出了兩個答案:搶占市場份額及包裝紙需求仍不斷上升。
據了解,瓦楞紙包裝行業市場高度分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濟豐包裝在中國排名行業第七,即便如此,該公司營業收入占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僅為0.65%。在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趨嚴的大背景下,該行業二八分化明顯,中小企業不斷停產的同時,行業領先者反而開始了產能擴張之路。
在鄭顯俊眼里,濟豐包裝0.65%的市占率實在“少得可憐”,中國包裝行業前十大公司市占率也不過9%,反觀美國,經過30年的整合,前五大包裝集團市占率達到75%。他相信中國的包裝行業也會進入逐漸整合的階段。
需求端上,鄭顯俊表示電商市場對包裝紙的需求量非常之大,過去幾年電商、物流對包裝紙的需求保持了百分之二三十個點的增速,濟豐因此頗為收益,目前公司的策略也是主要看好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
區域而言,濟豐包裝目前主要的市場都在沿海地區,包括環渤海,華東、華南?!肮臼滓繕耸窃诂F有市場中占有足夠高的市場占有率。我們在環渤海排名第二,在長三角排名第二,找中國相對對包裝需求旺盛的地區,是我們的主要戰略?!编嶏@俊總結道。
2、對未來利潤率有信心,并購計劃正在醞釀中
對造紙和包裝行業而言,上游成本價格的波動,是觸動公司利潤的最敏感點,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揚,制約了不少企業的利潤率。濟豐包裝的一大優勢,正好是該公司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成本向下轉移的難度較低,因此,企業的利潤率有所保障。
回顧本輪的原材料漲價,鄭顯俊對智通財經表示說,原材料的大幅起伏從2016年10月份開始,當時除了供給側改革外,環保政策對進口廢紙含雜率設定了5‰高的標準,因此進口廢紙量從2017年的2800萬噸,跌到2018年的1800萬噸,預計2019年會進一步下降到1100萬噸,再加上國家要求到2020年全面全面禁止廢紙進口,這種情況之下,國內廢紙價格不斷上漲。
鄭顯俊認為目前廢紙價格和紙價均到了臨界點左右,“因為再往上漲,進口紙就會進來。2018年紙價大概只上漲了7.5%,已經表現得比較平穩。當然,紙價也不會大跌,環保和進口都有相關的政策要求”,鄭顯俊說道。
至于廢止進口政策未來的調整情況,鄭顯俊給出了自己的猜想,禁令存在變數有兩大條件:其一是中國廢紙的回收率偏低,難以滿足內需,需要通過進口來補充需求;其二,如果進口廢紙能夠達到中國對廢紙含雜率的標準,也可能讓這樣廢紙進來。
相比于已經較為恒定的成本,濟豐包裝目前更為關注的是自身的生產與擴張情況,2018年有兩家新廠在年中開始投產,對公司的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剔除兩家新工廠的影響,濟豐包裝2018年的毛利率水平在20%到21%之間,這也是公司對于2019年毛利率和凈利潤率有信心的重要條件。
除了自然的增長外,濟豐包裝也不排除并購一些優質標的。鄭顯俊對智通財經表態道:“我們希望并購好的企業,能夠和我們產生協同效應的企業,以及能夠對公司未來發展有長遠幫助的企業。我們不會為把短期業績做高去做并購。并購的計劃我們是有的,只不過沒有設定一個硬性指標?!?
下一篇:陳克復:與造紙污染過招40年
導語:近年來,隨著上游紙漿價格的猛漲、進口廢紙的限制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造紙業和包裝行業的利潤率被大大壓縮,關于供大于求的討論也時常出現。在這嚴峻的大環境下,濟豐包裝卻在不斷地擴大生產,并在2018年末成功上市。作為濟豐包裝的董事會主席,鄭顯俊對于包裝行業未來的發展十分看好,并對包裝行業的機遇、上下游近況、未來挑戰等話題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1994年起家于上海的濟豐包裝,從事制造及銷售瓦楞紙包裝產品,近年來并沒有因為生產成本激增而壓縮產能,公司的營業收入反而從2015年的10.75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長近一倍至2018年的20.19億元,期間內近利潤從0.3億元增長兩倍至0.9億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擁有逾2000名客戶,在華北、東北、華東、華南共運營11間工廠,均配備瓦楞紙板生產線。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計公司2018年新開工的兩間工廠,公司近4年來的毛利率均保持在20%以上。
1、看好未來趨勢,繼續擴張是面對競爭最正確的姿勢
為什么要上市?這可能是行業內許很多人面對濟豐包裝的第一個問題。并不算“性感”的盈利狀況,較為平均的行業估值——行外人看待濟豐包裝的上市選擇未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鄭顯俊對此表示說:“濟豐包裝在發展的初期由大股東投入,之后每年的盈利也足夠公司蓋新的工廠。但當工廠的規模逐漸擴大以后,我們如果要加速的發展,還是需要跟資本市場的結合。無論怎么說,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要拿出成績來。從過往業績表現來看,我們從15年到18年,我們的營收翻了一番,希望后面有了資本市場的加持,能夠繼續讓我們的發展得到落實?!?
根據招股書和鄭顯俊的說法,上市融資的資金將通過建設新生產基地及擴大服務半徑覆蓋面的方式加強公司的地域覆蓋及市場滲透率,公司在華東及華南地區,正建立兩間總年產能約為232.4百萬平方米瓦楞紙包裝產品及瓦楞紙板的新工廠。
為何在競爭加劇時選擇上市?鄭顯俊給出了兩個答案:搶占市場份額及包裝紙需求仍不斷上升。
據了解,瓦楞紙包裝行業市場高度分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濟豐包裝在中國排名行業第七,即便如此,該公司營業收入占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僅為0.65%。在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趨嚴的大背景下,該行業二八分化明顯,中小企業不斷停產的同時,行業領先者反而開始了產能擴張之路。
在鄭顯俊眼里,濟豐包裝0.65%的市占率實在“少得可憐”,中國包裝行業前十大公司市占率也不過9%,反觀美國,經過30年的整合,前五大包裝集團市占率達到75%。他相信中國的包裝行業也會進入逐漸整合的階段。
需求端上,鄭顯俊表示電商市場對包裝紙的需求量非常之大,過去幾年電商、物流對包裝紙的需求保持了百分之二三十個點的增速,濟豐因此頗為收益,目前公司的策略也是主要看好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
區域而言,濟豐包裝目前主要的市場都在沿海地區,包括環渤海,華東、華南?!肮臼滓繕耸窃诂F有市場中占有足夠高的市場占有率。我們在環渤海排名第二,在長三角排名第二,找中國相對對包裝需求旺盛的地區,是我們的主要戰略?!编嶏@俊總結道。
2、對未來利潤率有信心,并購計劃正在醞釀中
對造紙和包裝行業而言,上游成本價格的波動,是觸動公司利潤的最敏感點,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揚,制約了不少企業的利潤率。濟豐包裝的一大優勢,正好是該公司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成本向下轉移的難度較低,因此,企業的利潤率有所保障。
回顧本輪的原材料漲價,鄭顯俊對智通財經表示說,原材料的大幅起伏從2016年10月份開始,當時除了供給側改革外,環保政策對進口廢紙含雜率設定了5‰高的標準,因此進口廢紙量從2017年的2800萬噸,跌到2018年的1800萬噸,預計2019年會進一步下降到1100萬噸,再加上國家要求到2020年全面全面禁止廢紙進口,這種情況之下,國內廢紙價格不斷上漲。
鄭顯俊認為目前廢紙價格和紙價均到了臨界點左右,“因為再往上漲,進口紙就會進來。2018年紙價大概只上漲了7.5%,已經表現得比較平穩。當然,紙價也不會大跌,環保和進口都有相關的政策要求”,鄭顯俊說道。
至于廢止進口政策未來的調整情況,鄭顯俊給出了自己的猜想,禁令存在變數有兩大條件:其一是中國廢紙的回收率偏低,難以滿足內需,需要通過進口來補充需求;其二,如果進口廢紙能夠達到中國對廢紙含雜率的標準,也可能讓這樣廢紙進來。
相比于已經較為恒定的成本,濟豐包裝目前更為關注的是自身的生產與擴張情況,2018年有兩家新廠在年中開始投產,對公司的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剔除兩家新工廠的影響,濟豐包裝2018年的毛利率水平在20%到21%之間,這也是公司對于2019年毛利率和凈利潤率有信心的重要條件。
除了自然的增長外,濟豐包裝也不排除并購一些優質標的。鄭顯俊對智通財經表態道:“我們希望并購好的企業,能夠和我們產生協同效應的企業,以及能夠對公司未來發展有長遠幫助的企業。我們不會為把短期業績做高去做并購。并購的計劃我們是有的,只不過沒有設定一個硬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