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制成功“百搭”納米紙
浙江大學化學系黃建國教授用實驗室的普通濾紙和二氧化鈦薄膜,制作出一種新型納米紙,這種材料能與多種分子結合并展現不同特性,實現材料應用上的“百搭”。該項成果的發布,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之所以選擇用普通的濾紙和二氧化鈦作為基本材料,黃建國教授這樣解釋,濾紙是一種普通的原木漿紙張,由無數的纖維素纖維組成,具有自然形成的從宏觀到納米以至分子層次的階層結構,其結構的精細非人力所及,而二氧化鈦水解后產生的羥基具有足夠的化學活性,能夠和絕大多數的分子相結合,這兩種材料的特性共同決定了納米紙“萬金油”的特點。
黃教授通過一種特殊的手段,將二氧化鈦薄膜包裹在濾紙上,使二氧化鈦在納米級的纖維素纖維周圍形成了一個薄殼,即每一根納米纖維都被極薄的二氧化鈦膜所包裹,形成一張特殊的納米紙。從肉眼看,納米紙的外觀與普通濾紙沒有差別,但卻擁有了“百搭”的奇異功能。如果用含有其他分子的溶液繼續浸潤納米紙,就可以制造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
黃建國在納米紙纖維上“鋪”了一層名為萘胺的染料,讓納米紙變身為一遇亞硝酸鹽就變色的檢測試紙。按照試紙色彩的濃淡,可以大致判斷出亞硝酸根的含量,對于檢測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濃度非常有效。這項研究于今年2月發表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進展》期刊。
結合不同的分子,納米紙也可用于檢測水體中汞離子、氟離子的含量,甚至用于檢測DNA的特定序列段。而將碳氟鏈化合物與納米紙組合而成的防菌納米紙,還可用于食品保鮮與包裝。由于碳氟鏈化合物不親油,也不親水,于是納米紙也變得油水不沾,細菌也因此無法在納米紙上停留。
黃建國教授表示現在還很難具體估算納米紙究竟有多少種用途,但他認為這是一個理想平臺,可以針對具體問題設計出相應材料,絕不會局限于目前嘗試的幾個方向。下一步他們將嘗試把處理后的納米紙用于癌癥、糖尿病等疾病的便捷檢測。